
2020年1月8日下午,我校邀請了復旦大學趙東元院士在學校體育館為全體高一、高二同學作學術報告。趙院士以《化學——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未來》為專題,分別從化學與人類文明進步,化學與納米科學技術,化學與未來能源材料三方面進行了精彩的講解。趙院士從生活切入,帶領師生們一同走進化學研究的殿堂,將普通化學和現代化學研究前沿相結合,深入淺出,圖文并茂。
即使作為復旦大學化學系的領軍人和中科院院士,趙東元教授仍放下姿態,親切地為我們解說化學與生活的聯系。當講到生活中化學的錯誤認識時,院士義憤填膺痛批那些廣告和明星不懂化學,不尊重化學,進而向我們指出“化學是一門神圣的學科”。緊接著,趙院士又向我們展示了許多有趣好玩的化學現象:紅綠燈、碘鐘反應、魔法羽毛、魔法沙……一系列奇異的反應引起了同學們一陣又一陣的驚呼,化學正是太奇妙了!
“自然科學是由哲學分離出來的……”在談及化學的意義時,趙東元院士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崇敬之情。“數學是火,點亮了物理的燈;物理是燈,照亮了化學的路;化學是路,通往生物的坑;生物是坑,埋葬了理科生。”一首俏皮的小詩,卻點出了自然科學的真正內涵:互相聯系,互相依存。就如同趙院士所說的:“化學是一門中心學科,是一門研究分子和原子層次,組成、結構性質、變化的物質科學。”
在接下來的一個小時二十分鐘里,趙院士相繼為我們講到了“人類的元素”——硅,“上帝的元素”——碳,不遵循量子力學的納米材料,小尺寸效應,表面界面效應,量子限域效應,宏觀量子隧道效應……從介孔材料在重石油中催化裂化作用節省能源,到納米孔絕熱原理使“美麗不再凍人”;從比水還輕的金屬如何應用,到海水為何不能直接飲用,趙東元院士能用化學的原理為我們通俗易懂的解釋。
最后,一場極富視覺享受的“化學盛宴”在掌聲中落下帷幕,趙東元院士為我們的留下的,不止是這短短一小時四十分鐘的回憶,更是心中埋下的化學研究的種子。
【撰稿:2203 鐘思遠;審稿:唐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