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風玉露,意氣颯爽,10月23日下午華東師大二附讀書會的成員們以沉浸、延伸為旨要,開展了本學期第一次“走讀上海”的集體探訪活動。
由張江高科出發,乘坐地鐵二號線往徐涇東方向坐上九站來到了南京西路,隨扶梯升至地表,便豁然開朗。置身一條令頂級老饕都不由垂涎流連的吳江路美食街。 不過,這并非讀書會此行的目的地,于是只好揮揮手衣袖告別一路的玉盤珍羞,克己復禮地沿南京西路向著上海商城奮進。

大家很快到達了目的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巍峨雄壯、熠熠生輝的上海展覽中心。它是每年夏天舉國文化盛事——上海書展的主會場,亦是對外文化輻射的主陣地。大家饒有興致地經由曹家欣老師講解,了解上海書展的前世今生、行制組成、運作機理,也明確了媒體出版的興盛與國人氣質素養、精神文明有著如膠似漆的水乳關系。
上海書展為天下所有閱讀者精心搭建了一座精神花園。其中,“云書展”的形式,既能保障安全,也彌補了未到場者的遺憾。雖僅有短短七天,但我們能看到上海這座城市的精細運轉,看到一座城市溫潤的肌理和勃勃的生機。同學們紛紛感慨,既逢書展盛舉,一定不負這得天獨厚的機遇。

隨后我們來到了隔岸相望的上海商城。聚焦這座具有30多年的歷史,一直以來是上海對外開放前沿陣地的現代派建筑,同學們如發現寶藏般的興奮不已,原來還有這么一顆以前從未關注的遺珠。
通過探訪,大家透過上海商城的發展史看到了整個上海的開放史。1979年經由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拍板以美國亞特蘭大的城市中心建筑為樣例,建設一座結合商場、辦公、酒店、劇院職能的綜合性建筑。大樓由美國建筑大師約翰?波特曼設計,空間含蘊、中西交融。受制于關鍵技術的封鎖,建造不得不外包給日本鹿島建設株式會社。央視一套節目撒貝寧主持的《開講啦》中,也詳細介紹了其中精致的建筑結構與先進的建筑技術。浦東開放后建成的幾幢高樓無一不借鑒上海商城的經驗。
上海商城是30年前全市最高建筑物,也是外資商鋪選址的戰略要沖:全上海第一家星巴克、新元素都開在商城一樓。上海商城最初是由上海展覽中心與外資合辦,是美國總統訪華居所之一,各國領館所在地。隨著中國國力不斷增強,上海市政府于2018年逐步收回所有股權,港珠澳大橋的通車也表明,技術不再是困擾如今中國建設人的難題。時隔三十年,上海商城興盛如初,而公共設施的預見性也將永遠是建筑設計規劃的關鍵課題。高瞻遠矚、持續發展方能經世致用的觀念烙在了每個人的腦海中。

讀書會的同學們由工作人員帶領,參觀了商城劇院。大家進一步延伸學期初曹家欣老師“美國文學的憂與愛”講座中提及的浪漫多元基調,在偌大的劇院中,在聚光燈的照耀下,在舞臺的中央,開展了名家名作的吟誦。有愛倫坡的詩作;《瓦爾登湖》的選段;《圣經》福音……在這個總是與音樂會、音樂劇、話劇相伴的高雅舞臺上,我們有幸表現自我、品味書香,也為文化傳播帶來了朗朗書聲,成就了高中生涯中一闋難以忘懷的溫馨記憶,興味無窮,意猶未盡。
相比于文字、言語的交流,親臨劇院后臺,親見演出海報、聽聞演出軼事,我們更能感受到文化傳播、交流的必要與重要。贈人玫瑰,手有余香,讓高雅藝術的種子能播灑、萌芽在我們讀書會每個成員的心田。
凡為過往,皆為序章。離開上海商城后,讀書會的同學又來到了常熟路上的張愛玲故居——愛林等公寓。公寓設計雖為現代派簡約設計,卻有著令人向往的文化溫度。這位傳奇海派女作家的諸多經典就誕生于其寓居于此的那段小時光。又逢今年是張愛玲誕辰100周年,世界各地的張迷都會不約而同地朝圣這座上海文化地標。這次突擊打卡也拉開了我們讀書會“海派文學”浸潤閱讀的序幕。
本次“走讀上海”活動順利舉行。讀書會的同學們探訪了上海商城和張愛玲故居,不僅延伸了書本視域,也對蘊藏在身邊的書香有了春風化雨的耳濡目染。

【撰稿:2206 王一菁;審稿:曹家欣】